信仰討論:藉病悟道–書介《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的理論與實踐》
- by Admin
佛陀的角色是宗教師而不是醫生, 也不是輔導員。他的目的是協助病人了解自己, 「藉病悟道」, 實現心性解脫。所以佛經沒有說那些佛陀探過的病人會奇跡痊癒
夏菽 11.3.2024
作者振冠法師在中國出生, 2005年中國佛學院畢業, 赴美進修, 獲得佛教宗教師碩士資格。2012年成為首位美國陸軍的漢傳佛教宗教師。2017年再獲社工碩士資格。2018年重返北京, 在中國人民大學進修博士, 2022年畢業。現身在美國。
《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的理論與實踐》(2023)介紹北美臨床佛教宗教師的發展及職業狀況, 作者振冠法師本身是出家人, 也是一個合規格的臨床佛教宗教師及研究者。據作者說, 北美佛教徒在1980年代初, 開始以義工形式進入醫院, 為病人提供心性關懷服務。1993年, 北美曹洞宗白梅系的佈道師貝斯緹首獲資格認證, 成為北美首位職業的臨床佛教宗教師。2004年, 淨土真宗在家布道師簡妮辛入伍, 成為第一位美軍佛教宗教師。
臨床佛教宗教師的模式, 依據是長久以來的基督教社會服務傳統。宗教師英文為chaplain, 指教會神父或牧師到教堂以外的世俗場所向不能參加週日禮拜的信徒提供宗教服務, 包括佈道、祈禱、彌撒、施洗、聖餐禮或祝福等。
20世紀70年代, 北美「實踐神學」興起。宗教師不再限於教會委派的神蹟人員, 平信徒亦可參與。他們介入社會, 為世俗有需要者提供心靈關懷。
基督教臨床宗教師與佛教臨床宗教師有一個明顯分別。作者說:基督教宗教師扮演的是「牧羊人」, 佛教宗教師是「牧牛人」。「牧羊人」引領迷途的羊歸主, 宗教師與病人有一種主從關係;「牧牛人」則關注牛的健康成長。臨床佛教宗教師扮演病人「善友」或「善知識」的身份, 與病人是平等的。
佛教臨床宗教師不用「贖罪」、「救贖」等字眼, 他/她提供心性關懷, 協助病人在疾病中自悟自度, 不假他力。佛經便常記載, 佛陀及弟子經常探望病人, 聽他們苦況。佛陀會解釋病、痛、苦、慾望的來龍去脈。
當病者聽完之後, 便減少了焦慮不安, 知道這都是自然的過程, 便不怕面對真正的「自我」(無我)。同時佛陀會建議病者注意那些飲食, 和透過什麼訓練來安定心神。當病者明白了, 就會放下牽掛, 甚至能從容面對死亡的恐懼,「藉病悟道」。
作者認為, 佛陀的角色是宗教師而不是醫生, 也不是輔導員。他的目的是協助病人了解自己, 「藉病悟道」, 實現心性解脫。所以佛經沒有說那些佛陀探過的病人會奇跡痊癒。
題外話。我朋友在一個氣功治癌的團體做義工, 氣功師傅義務教導癌症病人氣功。本來, 我對氣功治癌的作用一直半信半疑。但看了這本書後, 我明白到, 氣功師傅就如同一個臨床宗教師一樣, 他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 沒有叫你放棄到醫院治療, 但他協助病友放鬆自己, 並透過團體活動減輕焦慮, 恢復生活下去的意志。
本書花了很大篇幅講述北美臨床宗教師的職業資格、認證、權利等具體問題, 很「職業導向」, 理論討論則很少, 未必適合一般對佛學有興趣的人。
佛陀的角色是宗教師而不是醫生, 也不是輔導員。他的目的是協助病人了解自己, 「藉病悟道」, 實現心性解脫。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