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勞工:疾病知識的來源–《創傷的帝國》筆記(上)
- by Admin
火車是一種新生事物…如果因為撞車令乘客受傷, 火車公司自然要賠償乘客。但出現了一些沒有明顯傷痕的乘客, 卻宣稱在意外後產生心理及生理後遺症。這事引起大眾恐慌…
夏菽 9.3.2024
《創傷的帝國–受害者狀況調查》作者是法桑(Didier Fassin)及李森特曼(Richard Rechtman), 該書探討「創傷後遺症」(PTSD), 其中涉及工傷賠償, 我希望書能提供觀點助我們在工傷工作中定位。
在香港,「創傷後遺症」(下稱PTSD) 並未列入〈僱員補償條例〉(即工傷條例)中。若工友因工傷事故而導致各種精神創傷, 包括緊張、暴躁、自殺心理等, 因此不適宜工作, 亦只能以僱主疏忽作為法律上的理據, 加以索償。(見葉謝鄧律師行網頁)
政府不單未將PTSD列入工傷賠償範圍, 更憂慮工傷工友休息太久, 失去工作意欲。政府正推出一個以建造業工傷工友為對象, 為期三年的「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 目的據稱是為工傷工友提供快捷的私家門診復康治療(而不是需排期的公立醫院), 令工友盡早重投工作。質言之, 政府認為部分工傷工友深陷工傷的依賴情意結中, 缺乏重投職場決心。
這事在我們勞工幹事中引起討論, 儘管大家同意老闆及保險公司支持方案是唯利是圖, 但同事亦同意, 部份工傷工友雖有能力, 卻缺乏重投工作的決心。認為計劃未嘗沒有道理。
以上牽涉一連串問題, 我希望把書消化完之後(包括與我們工作經驗結連後)找到解決方法。書很厚, 超過450頁, 我邊看邊寫。
PTSD 這名詞最初出現在英國。當時, 火車是一種新生事物, 常常發生意外, 如果因為撞車令乘客受傷, 火車公司自然要賠償乘客。但出現了一些沒有明顯傷痕的乘客, 卻宣稱在意外後產生心理及生理後遺症。這事引起大眾恐慌。
心理學家、醫生開始研究這些個案, 將之命名為PTSD。當是有一些看法認為, 是因為火車意外震動了乘客的脊椎骨, 因而產生一些沒有明顯傷痕的後遺症。結果, PTSD被確立下來。
PTSD開始普及, 但醫生對它的基本態度是負面的。一些工人宣稱在工業意外後產生PTSD, 要求賠償。當時醫生的責任就是要區分那些工人有PTSD, 那些只是逃避工作及騙保險。在那個時代, 一個宣稱有PTSD的人, 會受歧視(會被懷疑是騙子)。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大量士兵患上PTSD。但軍部認為, 只有那些懦弱、沒有愛國心的人才會患上此症, 與戰爭的客觀情況沒有必然關係。病, 源自這些人的脆弱性格。而士兵若意圖逃離戰場及殺戮, 乃嚴重有違軍人視死如歸精神, 必須加以制止。軍部心理醫生的任務, 就是要將假扮PTSD的士兵送回戰場。而治療或鑑定的手段十分不人道, 常採用電殛方法。
但另一種情況亦同時發展。戰後女性主義運動興起, 起初社會注意到兒童被虐待的現象, 繼而發現許多與性虐待有關, 尤其在女童身上。於是, 女性主義提出女性受到性侵或性騷擾後所產生的PTSD這命題。
這時戰時納粹集中營的情況逐漸揭露, 從幸存者中可看到PTSD確實存在, 並有其客觀原因, 即與事件有關, 而不是純粹因為個人性格造成。
不少退役軍人亦宣稱患上PTSD要求政府賠償, 尤其在越戰之後。這時反戰呼聲很高, 很多醫生投入反戰活動, 他們認為PTSD源於戰爭的殘酷, 與軍人性格沒有必然關係, 一個患上PTSD的人不等於不愛國。任何人處於戰爭這種特殊環境下都有可能產生心理動搖。
而軍方亦不再反對PTSD這說法, 因美軍在越南犯下的戰爭罪行日漸揭露, 那些屠殺越南人的美軍終生內咎, 無法再積極生活, 亦可算是PTSD。這大大減輕了退役美軍的壓力。於是PTSD從一個被懷疑的概念成為一種法定身份;從被唾罵變成被關懷;從被認為源於個人性格, 發展為普遍人性面對特殊事件的正常反應。
火車是一種新生事物…如果因為撞車令乘客受傷, 火車公司自然要賠償乘客。但出現了一些沒有明顯傷痕的乘客, 卻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