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反思:蔣介石與普京的嫡系軍團 (上)
- by Admin
蘇聯解体, 地方軍頭割據, 共幹化公為私, 財閥坐大, 中央政府形同虛設。老蔣經歷, 普京定有共鳴…
[夏菽] 1.7.2023
看齊錫生的《分崩離析的陣營: 抗戰中的國民政府1937-1945》, 竟然想到普京。
有意見認為, 蔣介石在抗戰中屢向日本退讓, 是無意抗日。齊錫生卻有不同看法。
書開頭分析了淞滬會戰。1937年瀘溝橋事變, 日軍入侵華北。同年, 中日雙方在上海開闢第二戰場, 稱淞滬會戰。
戰事規模超大, 國軍投入七十萬人, 日軍亦投入三十萬人, 最後以國軍全線潰敗告終。日軍長驅直下, 進迫南京。
從前, 看的書都說日本為了牽制華北國軍, 故意登陸上海, 分散國軍注意, 來個南北夾擊。
但在齊錫生的分析裡, 蔣介石早制訂上海作戰計劃, 且在短時間內完成部署, 主動出擊。因此應是戰略出擊, 而非被迫還手。齊說, 初期, 蔣介石還以為勝券在握。
齊錫生尤其提到, 國軍之在華北採取守勢, 是因判断國軍在平原地帶不是現代化日軍對手,故一味忍讓、後退, 尋求外交解決。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華北地方軍, 對蔣介石的中央政府若即若離, 蔣無法指揮。
這可追溯至北伐, 由於力量不足, 倉促發動, 蔣介石只好用結盟收编方法, 造成形式上統一, 實際上權力猶在地方軍閥手中的現象。這種情況直到國民党敗退台灣前, 仍未改變。
舉例說, 鎮守華北的宋哲元將軍, 今日仍被國共兩党推崇, 他率領大刀隊在長城大敗日軍, 名震全國。但他出身自馮玉祥系统, 蔣一直不信他, 覺得他會勾結日本人。
宋哲元確實與日軍互有往來, 日本設計拉攏他。但這不完全是宋哲元問題, 此時中央政府的政策是避免與日軍在華北開戰。無論國軍高级將領或外國軍事顧問, 多認為未到開戰時機, 能忍讓就忍讓, 否則戰敗風險極高。
我沒時間細讀金人滅北宋路線圖, 金人騎兵在華北長驅直入, 宋人不是對手, 又無險可守。直至退到南方, 握長江之險, 才穩住陣腳。
很多人駡趙構 (南宋高宗) 賣國, 他也同蔣介石一樣, 對地方將領並不信任 (故有殺岳飛之事)。趙構沒有自己基礎, 而南宋軍人跋扈, 亦人所共知。君臣互相猜忌。
一直以來, 國民党中央制訂的抗日計劃, 是在長江一帶和日軍決戰, 這地帶是中國經濟核心,不能再退, 也是國民党的資金主要來源。蔣在此經營十數年, 訓練了足夠軍隊 (中央軍), 可放手一戰。
此時, 蔣介石嫡系部隊已隨著追剿紅軍開入四川, 收编當地軍閥, 一旦淞滬戰役失利, 仍有西南可作後撤依靠。結果, 歷史真的往這方向發展。
蔣對華北將領的不信任, 亦可在代替宋哲原出守北平的張自忠將軍遭遇看到。張自忠出身西北軍系, 為掩護國軍撤退, 向日人讓步, 拖延開戰。然輿論嘩然, 纷纷指責他是漢奸, 蔣同樣懷疑他。
張逃亡南下, 重歸國軍, 之後戰績彪炳, 官至上將。宋作戰奮不顧身(可能為洗脫漢奸之名), 作為上將, 中五槍而不退, 為國捐軀。
蔣在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中打得艱苦, 與淞滬會戰的失敗也有關係。此役, 蔣幾乎將自己的所有本錢(中央軍)全派上場, 而蔣更下死命令, 中央軍不能後退一步。結果, 當其它地方軍潰退之後(率先潰退), 中央軍仍堅守陣地, 幾致全軍覆沒。蔣實力大減, 此後要不断同地方軍閥周旋。
書我沒看完(共八百多頁), 看到這裡, 驀然想到普京身為最高領導人, 名義上握全國軍隊, 為何還要建立番外的瓦格納兵團? 蘇聯解体, 地方軍頭割據, 共幹化公為私, 財閥坐大, 中央政府形同虛設。老蔣經歷, 普京定有共鳴。
蘇聯解体, 地方軍頭割據, 共幹化公為私, 財閥坐大, 中央政府形同虛設。老蔣經歷, 普京定有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