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隨筆:中產意識形態破產與青年反叛 (下) 

自發的、分散的、非物質/文化的…。我的意思是,香港一些學者用著相似的語法來表述反修例事件

[夏菽]  2.9.2022

  1. 中產階級的孩子們

1968年法國,左翼青年夢想之地。學生發動罷課、佔校、築街壘,幾乎推翻了戴高樂政權,也差點載入史冊,成為另一場法國大革命。

這次事件被一些哲學家視西方社會進入「後現代」的起點。大規模社會行動並不在爭取任何物質利益,事實上,爆發點來自不滿大學不准男生到女生宿舍留宿引發。一些社會學家驚覺社會運動的範式已改變,儘管學生的口號充滿左翼詞彙,傳統的階級分析無法表達抗議的性質。自發的 (非政黨領導的) 、分散的 (沒有大台的) 、非物質/文化的 (自由表達的)…。這些觀點在近年反修例運動中似曾相識,我的意思是,香港一些學者用著相似的語法來表述反修例事件。

2007年,68學生運動四十周年。大量書籍及回憶錄提前出版。其中一本叫《中產階級的孩子們:60年代與文化領導權》(程巍,2006年)。我特別說出來因為它提出與主流不同的視覺。作者認為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共經歷了幾個階段。工業革命衝擊了封建貴族的經濟基礎,但政治權力仍握在貴族手中。1789年攻打巴士的監獄讓中產階級奪取了政治權,但文化領導權仍掌握在貴族的「高雅」文化手中 (中產在文化上只是市儈的代名詞) 。而68年是學生/中產階級的孩子們,在文化上發動的最後攻擊。貴族的現代主義被擊潰,商業的後現代主義全面登場。

有意思是工人在68年「革命」中扮演了甚麼角色?法國工會的大罷工在工人取得大幅加薪後收兵。毛派學生化身為青年工人入廠搞組織,失敗而還。而當大學生在街壘向軍警「戰鬥」時,軍警就是進不了大學門檻的無產階級孩子們。也就是反修例運動被嘲笑的「毅進仔」。階級鬥爭並不如煙,但與《中產悲歌》認為「我們從來不是中產階級」的說法稍有不同,《中產階級的孩子們》有一種貫穿二百年的行動主體,叫「中產階級」,雖然作者沒有說明這主體是否只屬意識形態的召喚。

  1. 香港中產階級的誕生

1988年,是爭取88直選運動的高峰。100個團體在高山劇場集會,成立「民促會」,香港廣義的民主派形成。在這三年前,即1985年,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廠運動,共收集50萬人簽名,「香港人」意識日趨完成。而再早一年,即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落實,香港在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已無懸念。就在88這年,一本叫《階級分析與香港》的書出版 (張炳良、馬國明編),收錄了民主派學者張炳良一篇叫 <新中產階級的冒起與政治影響>的文章。

這篇文章特別之處,在率先提出香港中產階級的理性、民主、法治、文明精神,有能力成為九七後管理香港的中堅力量。作者說香港中產階級已經成型,他呼籲香港中產階級承擔起歷史的使命。有趣的是,大概十年之後,我訪問了作者,他坦然承認在1988年作為政治身份的香港中產階級其實尚未成型,所以他不是在做學術研究,而是在做政治呼召,催促這個主體的誕生。所以我一直認為,張炳良是香港「中產階級之父」。

2003年7.1,幾拾萬人參加反23條遊行,傳媒鋪天蓋地:「中產大遊行!」作為遊行常客,我目睹平時不參加遊行的人都跑出來了,中產肯定不少,但也不能概括為「中產遊行」吧?基層團體、工會也動員了不少人參與,更多是自發而來。不過,帶頭的確是律師等中產人士。有趣的是,學者也來做現場做調查,之後幾年,「中產遊行」、「中產憤怒了」仍是主題,而學者調查亦顯示,遊行人士主要是中產人士。

我看過一些調查,只有幾個選項,如失業、主婦、工人、中產。由於香港人將工人等同於工廠工人,所以不少打工仔都填自己是中產。有些調查顯示有三、四成中產、其餘分佈在工人、主婦、學生… 結論卻是「參加遊行的主要是中產」。於是我明白了,我當時用了一個誇張的形容:「全民做假,齊扮中產」。

為甚麼,因為香港人正要營造一個「香港人」的主體,宣稱有能力治港,這些能力是甚麼?與國內的人有甚麼不同?結果,想像中的中產素質,成為「香港人」的內容,尤其區別與「大陸人」的不同。所以毫不奇怪,有人說香港人的素質是「專業」、是「文明」。

  1. 中產殞落

2003年反23條運動令北京震驚,從此改變了原來的「港人治港」政策。政改一役,「中產」民主派四分五裂。更重要是,經濟衰退、疫症及政治高壓,擊散了民主派三十年來的意識形態想像。像維斯所說:中產階級代表勤勞、理性、節儉、穩重、進步、經濟越繁榮、社會向上流動。現在,故事說不下去。本土派批評說:「民主派浪費了香港人三十年時間」。

本土派 (尤其是青年) 不特攻擊民主派,也否定和平、理性、勤勞、循序漸進、作為橋樑汲取東西方養份的角色…這些想像。不少原本支持泛民的中產者亦轉向本土派,因透過「投資」換取未來安穩,看來已十分渺茫,金融資本正啃食他們辛苦儲來的血肉。他們害怕很快就會成為工人階級的一員。至於那些認同中產意識的工人階級孩子們,社會向上流動已不再獲得保証,迎接他們的,將是不穩定就業,一個危險的階級。被中產一直奉為圭臬的命運自主被捨棄,換上的內容含糊的獨立。

自發的、分散的、非物質/文化的…。我的意思是,香港一些學者用著相似的語法來表述反修例事件 [夏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