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隨筆:《大疫年代十日談》

29位作家在新冠肺炎時期, 應《紐約時報雜誌》邀請, 各自撰寫一個短篇

夏菽  14.11.2021

十四世紀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有《十日談》, 內容說一群人逃避瘟疫, 以講故事來打發時間。文筆詼諧, 充滿民間睿智。

今日(2020), 29位作家在新冠肺炎時期, 應《紐約時報雜誌》邀請, 各自撰寫一個短篇。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故事, 反映人生百態, 令我們思考社會病在何處。

以下擇錄其中一些故事與大家分享, 我盡量不透露情節。

〈認出〉

瘟疫增加了人的距離, 直到有人死亡, 你才真正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存在。

後記: 我們每天對著互聯網, 足不出戶, 如果世界有鬼, 你怎知對方是否鬼?或其實, 你早已經死了?

〈沒耐心.葛利薩達〉

人類因疫症逃難, 逃無可逃, 需宇宙救援隊救援。外星人用地球語講故事, 幫地球人打發時間, 講得一塌糊塗…

後記:遇見地球以外的生物, 人類才看見自己。我們多數會說, 外星人真笨。但他們同樣這樣說…

〈電視時間〉

隔離的生活, 無聊的時間, 電視成為了生活焦點。用一個兩歲兒童的眼, 觀看這個疫症世界…

後記:書中有一段堪稱金句–「以前可以做的事情現在不可以了, 以前不可以做的事情現在還是不可以」

〈團隊〉

在隔離下回溯這個不公平的社會。以前認為是常識的東西, 逐漸遠去…

後記:過去是不美好的, 但未來會怎樣?在人與人的孤立中, 向著不知道的未來前進…

〈石頭〉

三流作家無端被人用石頭打傷, 無厘頭成為人民英雄。但風向一轉, 又無厘頭成為人民公敵…

後記:

世事話變就變, 反修例、 疫症, 理性破產, 情緒主宰一切。香港怎會陌生?

〈外頭〉

隔離一段長時間後, 大家害怕不肯離家。軍隊強迫人們外出。人們才憶起, 原來隔離前, 人們本就疏離…

後記:隔膜不因隔離, 隔離之閘打開, 人們又返回隔膜。如果說, 疫症、反修例時曾出現過衆志一心, 那它是常態, 還是, 隔膜才是我們的常態?

〈巴塞隆納:不設防城市〉

宵禁、生產停頓、失業, 人人自危。結果, 原來失業的人有福了, 當失業不止你一個, 人人都失業, 你再沒有壓力…

後記:天無絕人之路, 動動腦根, 可逃出生天, 逆境也可創業, 不知有沒有「疫症經濟學」這說法 。但疫症一旦結束, 是否會回復「不正常」的正常, 你又失業了…

結束語

我在29則故事中選了七個, 這些故事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有關疫症與隔離中的人和事, 有傷痛、懷念、生離死別, 都是較個人的。

第二類是籍疫症反映社會的光怪陸離、社會本身的千瘡百孔。似乎, 若非隔離令一切停頓, 使我們一窺社會原貌, 則也不知道社會早已病入膏肓。

故事不一定悲情, 有些充滿睿智, 令人會心微笑。但不管是悲是喜, 故事結尾大都提出疑問:疫症結束後, 人類社會將會怎樣?

29位作家在新冠肺炎時期, 應《紐約時報雜誌》邀請, 各自撰寫一個短篇 夏菽  14.11.2021 十四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