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硬件:小議「工人沒有祖國」

(要) 理解本地工人的恐懼,對症下藥。左翼一旦無法扮演這個角色時 (有時是基於抽象的「世界大同」觀念),保守力量便非常願意執起「保衛」本地工人的大旗

夏菽  26.11.2011

一、共產主義宣言

當馬克思等人在《共產主義宣言》說「工人沒有祖國」時,這句話是回應前一句話,那句話是:「有人責備共產黨人,說他們要取消祖國,取消民族。」

《共產主義宣言》反駁這個指控,所以說:「工人沒有祖國。決不能剝奪他們所沒有的東西。」這有如《流垊醫生》中梁朝偉對要吊銷他執照的醫務委員會說,我是無牌醫生,你如何能吊銷我的執照一樣。

《共產主義宣言》有沒有提出工人應該沒有祖國?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說有,因為馬克思期待這一天到來;說沒有,因這要在遙遠的將來才會發生(《共產主義宣言》說:「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係就會隨之消失。」)

但對於當前任務,《共產主義宣言》說:「無產階級首先必須取得政治統治,上升為民族的階級,把自身組織成為民族,所以它本身還是民族的,雖然完全不是資產階級所理解的那種意思。」

就是說,工人是有祖國的,是應該有祖國的;現在沒有,是因為國家由資產階級把持,工人被踢出局,出現工人沒祖國。這是不應該的,工人不受國家保護。《共產主義宣言》認為,工人應該成為自己國家的主人,將自己變成民族的主體。這是共產主義者的任務。

早在列寧之前,即從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一場群眾運動開始,絕大部分的馬克思主義者就呼吁工人保衛自己祖國;那些沒有這樣做的人,都與群眾分道揚鑣,沒有得到大部分工人的支持。

馬克思主義者呼吁工人保衛自己祖國,怎收科?有人說,結果不就是世界大戰、軍國主義嗎?並說:這些都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是修正主義。

從這個觀點看,歷史上百分之九十九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是修正主義者,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人運動都是沙文主義運動;現在更有人再加上,百分百的共產主義政權都是獨裁政權。嗚呼!不過,其實不打緊。但要想想,為甚麼說保衛祖國就一定戰爭收場?保衛祖國,不就是應該去排除戰爭嗎?保衛祖國本身有甚麼問題?

馬克思主義者應該有點專業,因為他們自稱唯物主義,他們應該知道工人與工人之間的爭戰 (無論是內戰或外戰) ,都有其深刻物質原因。只有資產階人道主義者 (馬克思有時稱之為烏托邦主義) 才幻想訴諸崇高的道德就能越過階級內外的鬥爭;或如基督教說愛你的敵人,就能化解矛盾 (其實基督教才不儍,他有魔鬼執法,有地獄懲罰敵人) 。

當一些工人針對另一些工人時,我們需要去瞭解,有時甚至是同情的理解。譬如說外工、移民工,他們既是受害者,同時也是資本家用以打壓本地工人的武器。要令本地工人放下恐惧,除了道德說教外,還在於我們有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令本地工人受到保障。如果我們開的是期票,本地工人準會回答:請貨銀兩屹。

許多時,「工人沒祖國」叫得最響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是無政府主義,因為他們主張立即廢除民族及國家,而馬克思主義者則尊重歷史 (及它的限制) 。

馬克思主義者不易為,所以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因為需要耐性,那怕有時被激進派罵得狗血淋頭。

二、誰令工人變成排外的本土主義者?

外傭與新移民

  1. 我們都知道,社會存在巨大反對外傭居留權的聲音,不少發自基層,因他們恐懼。怕已日益削弱的社會福利再被「外來人」分一杯羮、恐懼日益不穩的就業要與「外來人」比賤,生活更加難過。
  2. 受到針對的其實不止外傭,還有國內新移民。她們被指不務正業,是食綜援、食福利的「蝗虫」。如果新移民勤力工作的話,又被指責為搶飯碗。
  3. 不少基層及所謂中產 (其實是中產低層) 加入大合唱,因他們都覺得生活不好。資本家反而無所謂,這是人所共知的秘密,資本家利用新移民拉低本地工人人工。
  4. 不過,不少新移民也反對給外傭居留權。她們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要等七年才享有社會福利。但外傭不是同種同文,給外傭「一視同人」,覺得很不公平。

本土與排外

  1. 公民黨與民主黨被建制派追擊,指他們出賣香港人。這種指控顛倒黑白,但不是無中生有。
  2. 公民黨一如其名,思維只重法治與公民權。今次卻遭市民行使公民權去反對他:市民認為外傭不是公民,認為公民黨只懂玩弄法律漏同,敗壞香港的法治。公民黨的中產特性令它不瞭解基層,市民的反應他始料不及。
  3. 民主黨一直是本土意識的推動者,秉承民主抗共,常將新移民視為中共滲透香港的工具。他們成功塑造出本土排外 (中國) / 恐共的集體意識。今次,正是這種意識被建制派盜取,反用來對民主黨不放 (包括指泛民向「外人」大派福利,花光市民的錢)。

誰代表工人

  1. 今次建制派騎劫群眾的恐懼,反串扮起保衛港人、保衛工人、保衛法治的英雄角色,相信能改寫三星期後的區選結果。進步份子跑出來批評民眾,益發令反對外傭居港的人以選票來渲洩不滿。
  2. 在民族或族群矛盾上應如何回應,排外源自對未來、對生活的恐懼。目前我不認為香港已出現如一些朋友所言的種族主義。香港有開放及流動的傳統(未來則不敢說) 。
  3. 民眾從來不是我們的敵人,尤其是基層,不應令他們選擇與我們分道揚鑣。我們應針對群眾害怕生活及工作受影響這點。就像之前「變相公投」一樣,我的立場是一不參與,二是積極提出工人民主綱領 (可惜結果沒有做到) 。
  4. 要戳破建制派保衛工人的假面目,我們需正本清源,積極提出保衛工人就業的訴求 (尤其是本地工人) ,令建制派知難而退,讓工人判斷出誰真正站在工人那邊,知道建制派只是借排外來制造恐慌 (民主黨亦一樣)。
  5. 只站在公民權角度為外傭辯解無法釋除本地人的恐懼,只會令我們在群眾面前孤立,掉進由建制派佈下的戰場 (尤其在這三星期) 。

「權威民粹主義」的來臨

  1. 八十年代英國的戴卓爾主義並不必然排外,但它乘機借助福克蘭戰爭,煽起英國的民族自尊,俘獲英國工人信任,一舉擊敗工黨。我們應汲取教訓。
  2. 戴卓爾主義奉行新自由主義,但它並非由上而下,而是主動吸取人民的部份訴求,甚至鼓勵民眾起來,改革腐敗的國家。有人稱之為「權威民粹主義」。
  3. 2003年七一,香港的社會運動及政治生態由此開啓了一個新時期;但今日又面臨另一個轉接。親北京的建制力量已經喘定,並且反守為攻;由七一所洐生的力量在它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三、對外僱居港權的建議

居留權與公民權

  1. 是否可取消所有合法居住滿七年便自動擁有居港權的現行做法 (包括所有外國人) ;以後外地人想申請居留需向部門申請及審批 (包括外傭、國內人) 。
  2. 香港特區政府對審批擁有決定權,批審標準的嚴寬應尊重市民決定。
  3. 一經批准即享有平等公民權利 (包括社會保障,如公屋、綜援不用等七年) 。

全球化與地方化

  1. 資本主義全球化只促進局部層面的一體化,更多出現是不同地域被迫在全球化中扮演「地方化」角色 (失去自主)。全球化導致劇烈競爭,加速國際間及地區間的衝突,令地方主義及民族主義抬頭。
  2. 資本主義全球化促進了人口,尤其是勞動人口的流動 (移民勞工、黑工) ,加劇了族群間矛盾及排外主義。
  3. 由法國大革命洐生的民族國家宣揚公民權及民主,並未過時;它雖被削弱,仍可扮演保衛國民抵抗全球化入侵的角色 (這取決於政府的態度,左翼政府,有時甚至是民族主義政府仍能發揮這個角色)。

外工與外傭

  1. 外工雖不擁居留權,但應享有本地工人的勞工權益 (包括最低工資) 。
  2. 外工有不同成份,如專材、一般體力工人,及外傭等。其中外傭承受最大的剝削 (包括活動自由及居住空間) 。外傭從中產僱用擴展為受一般中下層僱用,政府及資本家藉以減省社會服務支出及壓低工資,形成集體的族群剝削。應爭取設立廉價及高質素的托兒及安老服務,外傭便會減少。
  3. 必須保障本地人就業權,才能釋除對外工的恐懼。

左翼的視野

  1. 工人仍然依賴民族國家的經濟及福利而存活,他們的生活經驗令他們「自然」地成為民族主義者而非國際主義者。歷史上,凡成功領導民族主義運動的左翼,便有成功可能;左翼若與民族主義對決,無一不失敗收場。
  2. 馬克思期望及認為「世界大同」是可能的 (「世界大同」與「國際主義」不同,後者仍以民族國家為基礎),理由是資本主義全球化會融解民族/國家與民族/國家間的分別;但自列寧開始,便明白資本主義世界的不平衡發展只會制造民族/國家矛盾,故支持第三世界民族解放運動。20世紀七十年代,資本主義全球化進入高峰,全球一體化同時,是邊陲地區的「第四世界」化 (赤貧化)。
  3. 工人 (包括我們) 無法跳過自己日常經驗思考。「國際主義」要成功,便需有物質基礎 (有時不同族群、不同國家工人受同一僱主剝削也做就了這種基礎) 。但首要是理解本地工人的恐懼,對症下藥。左翼一旦無法扮演這個角色時 (有時是基於抽象的「世界大同」觀念),保守力量便非常願意執起「保衛」本地工人的大旗。左翼的出路是:保障本地工人生活,消除他們的恐惧,使他們不致被右翼利用,成為排外主義者。

(要) 理解本地工人的恐懼,對症下藥。左翼一旦無法扮演這個角色時 (有時是基於抽象的「世界大同」觀念),保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