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勞工:嵌入社區的經濟學

這節集中討論互惠經濟。在香港的討論中,它表現為三種常見模式,一為墟市,二為合作社,三為禮物分享平台。(常見的社企,反而不一定是互惠經濟)

夏菽  18.2.2016

一、

資本主義是以市場交易、自由競爭為主導的經濟模式。不過資本主義社會還同時存在不同、被邊緣化的經濟活動。這些被邊緣化的經濟活動仍然能夠存在,是因為它們不但為民所需,也為市場經濟所需。

學者曾將經濟活動分為三種(有些分四種,名字稍有不同) ,包括互惠經濟、市場經濟,再分配經濟(第四種是自給自足經濟,暫且不述)。互惠是不以利益或不以眼前利益為動機的經濟活動,存在於家人、朋友、團體之中,如對親人的無償援助。市場是透過交易進行的經濟活動,它的理想是以不等價交換,賺取利潤。再分配是透過中介(如政府) 進行資源再分配,如社會福利。

三種經濟活動並非楚河漢界,而是互相滲透(它只是一種分析概念) 。譬如在市場經濟中,作為賣方,不一定見利忘義,很多商人都自覺對顧客有份責任(不作欺詐) ;作為買方,也不一定光顧最平(如幫襯較貴但價值接近–不是價格接近的合作社,或因老闆是教友)。

資本主義需要互惠經濟及再分配經濟的存在。曾有學者認為,資本主義能夠生存,因有其它的經濟供它「吸血」。像老闆低薪聘用工人,因有政府的再分配打了底(平租公屋、便宜的醫療及教育),否則工人會要求加薪或拒絕工作;又如政府不肯提供完善的社會福利,基層有困難便只能依靠親人接濟(所謂社會資本),政府常叫市民發揚互助精神。

二、

資本主義產生許多問題,許多人提出另建一套經濟制度。但問題在那裡?資本主義有一套自由競爭的意識形態自圓其說,但事實上從一開始它便走向壟斷。有力量的少數人借助政權之力壟斷市場,恣意破壞社會組織及人類生存的環境,謀取超級暴利。故有學者稱這種模式是「反市場的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受左右夾攻,右派認為問題不在市場,而在政府介入經濟所導致(主張回復真正的市場經濟)。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市場競爭無問題,商家賺錢無問題,問題在財團壟斷,這些財閥才是真正的資本家(一般商人則不是) ,因此批判的矛頭應放在這裡,而不在小商人與工人之間。左派認為問題根源在市場引致混亂,所以應規管市場。不過,左派之間也有不同取向,一種認為應擴大政府角色(強調再分配) ,另一種主張擴大民間互助(推動互惠)。我覺得三種取向也可以合作。

可否建立一種經濟制度:(1) 由民主開放的政府規管市場運作,以防壟斷,方便競爭;(2) 政府以再分配,滿足人民,尤其是弱勢社群的基本需要;(3) 鼓勵民間互惠經濟發展。換個角度,就是三種經濟的重新配搭。一位學者提出了如下建議:(1) 設立基本工資以保障每位市民的收入;(2)設立工時規管以釋放市民時間參與社會事務;(3) 目前大生產還有其經濟效益,應讓工人(工會) 有權參予監管;(4) 政府大力推動非牟利志願組織成立,推動社區經濟,及政府下放權力;(5) 當非牟利經濟及志願服務(即互惠經濟) 壯大後,一些無益的經濟(如消費主義) 會消减 ,大規模生產亦會減少。可見也是把三種經濟重新組合。

三、

這節集中討論互惠經濟。在香港的討論中,它表現為三種常見模式,一為墟市,二為合作社,三為禮物分享平台。(常見的社企,反而不一定是互惠經濟)

墟市(或市場/街市)是小商户或小商販的經濟模式,它提出市民有參與自由賣買的權利,要求政府協助提供空間(至少不加驅趕),反對財團壟斷(或政府偏幫大財團)。這有如婦女要求參與市場(出賣勞動力),並獲得同工同酬權利一樣。

近期值得關注的有領展將長發邨街市外判。商販恐新管理公司藉翻新街市大幅加租,甚至不和商販續約(領展有這樣前科),故罷市抗議。管理公司則招來外來商販開市對抗,引致衝突。二是年初一晚小販在旺角擺賣,聲援人士與警察衝突,演變為騷亂事件。

合作社是生產者或消費者以民主决策、公平分配原則經營的經濟組織。如香港婦女勞工協會在大學及社區組織婦女合作社,以協助中年婦女就業。合作社的特色除了由組員民主管理及按勞分配利潤外,還堅持人性化分工(如體諒有家人要照顧的社員有較彈性時間),及回饋社會(包括每年向社會捐贈、支持弱勢社群及公義行動等)。

近期的小插曲是有大學生提出,大學當局不應給予弱勢社群及合作社在大學經營的優先權,應引入連鎖集團與這些合作社競爭經營權。否則違反自由競爭精神,損害消費者利益。你怎看?

禮物分享平台,最初可能源於環保概念,鼓勵減少廢物,循環再用;後來發展為以物易物的交易平台。街坊工友服務處最近於公共屋邨舉辦以物易物活動,經檢討後,將方向轉為禮物分享,理由是(1) 以物易物帶有是否等值交換的觀念,街坊會爭論交換是否公平;(2) 以物易物帶有環保回收概念,街坊會把家中不要的東西(包括殘舊物品) 帶來,實際上起不到交換作用;(3) 不過最重要是,團體舉辦這個活動,目的是建立社區團結,因此將方向轉為饋贈禮物,鼓勵街坊將不要的禮物(不是回收物) 贈予有需要的人(是分享不是交換或交易)。而禮物不止是物品,也可以是各種材能及服務。

四、

這種社區經濟及社區團結的概念,可能源自卡爾.波蘭尼的「社會嵌入」概念。當自由經濟學派鼓吹市場有自己邏輯,人或政府不要干預市場運作(市場會自行矯正自己的錯誤) 時,波蘭尼指,經濟活動無法脫離當時社會、文化環境。自由經濟學派的錯誤就是相信市場可抽離社會,可不遵守社會的價值,而當市場失誤時,又鼓吹不要干涉,因而鑄成大錯,損害社會及環境的生存。波蘭尼說,社會不會就手旁觀,受損害的人會組織起來反抗,限制市場的過度運作。「社會」,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

這節集中討論互惠經濟。在香港的討論中,它表現為三種常見模式,一為墟市,二為合作社,三為禮物分享平台。(常見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