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隨筆:狼與魔–看中國的方法

如果「一帶一路」不過吹吹水,那問題還不大;但如果是金融危機的另一場泡沬,那抱剝花生,自以為可置身其外「樂見其敗」的心理,其實悲涼…

[夏菽]    15.6.2016

電影《悲兮魔獸》與《狼圖騰》,如何能放在一起討論?除了一些偶然無關宏旨的相似性外:如大家都以內蒙古為背境,都有一個譴責破壞大自然的環保主題,都有法國資金支持拍攝,都在外國電影節奪取殊榮…

一、《狼圖騰》

電影《狼圖騰》2015年在中國公演,電影改編自大陸作家姜戎200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小說以自傳記述一位知青在文化大革命下放內蒙草原,及十年後重返草原時的感受 (據作者姜戎說是他真實的經歷)。小說藉作者與另一位知青間的對話,批判幾千年中華文明。作者的見解,據他說是受蒙族對草原狼敬畏精神所啟發。作者認為,近代中國不及西方,其中一個原因是農業文明孕育的中華文化,雖富饒卻懦弱保守。相反,中原北方的游牧民族在物質條件匱乏下,能屢屢建立帝國並入主中原,正因有一種勇武團結堅忍甚至帶點殘酷及狐疑的文化。作者稱為「狼文化」,别於中華「羊文明」。作者主張,中國今天要對抗西方列強 (他稱為「白狼文化) ,需以「草原的狼性」為師。不知是否這個主題不合法國導演口味,還是基於商業考慮 (導演尚-賈克•阿諾曾攝《西藏七年》,電影在中國被禁),電影删走這個主題 (尚留部份痕迹),只保留知青收養小狼及狼群向牧民報復情節,成為一齣3D人與狼難捨難離賺人熱淚的環保動物片。

二、《悲兮魔獸》 (Behemoth)

同樣以內蒙為背景,大陸導演趙亮以紀錄手法,揭露煤礦開採業對內蒙生態的破壞,對牧民生活的影響,及礦工患上塵肺病後的悲涼景況。電影2015年在中國被禁。像《狼圖騰》一樣,電影帶有強烈的人道主義及批判精神。但批判停留在表象,只批判抽象的發展主義及工業主義。這是否基於政治考慮,欲言又止?但最後,電影還是禁了。電影沒情節、沒對話,全片以強烈美學影像帶動。不過,電影不說,看客反而可無邊地自行想像,溢出邊界,以至墮入內心的恐懼。電影英文名Behemoth,源自聖經。據說,上帝在創世第五天,創造了海上巨獸「利維坦」(Leviathan) 和陸上巨獸「貝西莫」(Behemoth) 。「貝西莫」是陸上最大生物,日啖千山。最後「貝西莫」與「利維坦」互戰,同歸於盡。另一說是海陸巨獸與天空巨獸「席茲」(Ziz) 一起,成為末日祭品。我覺《狼圖騰》與《悲兮魔獸》有種內在聯系。

三、「一帶一路」上的狼與魔

一方面,我覺得《悲兮魔獸》批判的,又或者說,它容易或越來越容易在某些觀眾腦海中,隱然接上是有關中國作為巨獸崛起的恐怖想像。它並不是「電影《狼圖騰》」那種帶人道主義的環保小品,而是更像對「小說《狼圖騰》」這種近年大肆鼓吹大民族主義與勇武文化的反應與警示。內蒙生態與中原有別,更易令人想到大陸近年積極推銷的「一帶一路」政策。若以「貝西莫」影射中國,則更包含一種擾亂現代世界的隱喻。在聖經中,「貝西莫」不可離開那些山峰 (一種被限制的邊界) ,否則,「時間」將被攪亂。西方的「現代性」觀念正是立在創世與末世的線性時間內,一旦「貝西莫」逾出它的疆界 (進入中亜、進入南海?),由西方建立的「現代性」世界體系將會瓦體。最近,朋友說「一帶一路」反映世界三大經濟體系的角力。由九十年代到2010年前,世界第二經濟體系美國的主要對手是世界第一經濟體系的「歐盟」。現在美國「重返亜太」,與力量尚弱但日漸崛起的世界第三經濟體系中國角力。「一帶一路」是中國突破美國包圍的重要戰略,但面臨「歐盟」及俄國合縱連橫的挑戰。

四、結語

如果陸上巨獸「貝西莫」是中國,那誰是海上巨獸「利維坦」?空中巨獸「席茲」?他們最後是同歸於盡嗎?發展主義及工業主義不屬中國獨有,無論「貝西莫」、「利維坦」或「席茲」,都會視為「理所當然」。今天,金融資本氾濫,形同巨獸,不獨中國,各大國亦走上金融資本化的路。可有一種重回正軌的國民經濟?可有一種另類的「一帶一路」,並重定香港角色?

後記
「一帶一路」如果不是因特首在施政報告裏提到,民間反應是否會好點?會否少一點未探討便先攻擊的反應?如果「一帶一路」不過吹吹水,那問題還不大;但如果是金融危機的另一場泡沬,那抱剝花生,自以為可置身其外「樂見其敗」的心理,其實悲涼…

如果「一帶一路」不過吹吹水,那問題還不大;但如果是金融危機的另一場泡沬,那抱剝花生,自以為可置身其外「樂見其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