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討論:談「活佛傳」

看「活佛傳」的時候,我想起一個人。十四世達賴喇嘛 (法王) 四歲坐床,成為西藏最高的宗教領袖。此人三歲登基,成為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

夏菽  2.8.2020

「在飽歷戰爭蹂躪的亜洲,西藏人民已經過了一千多年的非暴力實踐」——活佛傳片頭字幕

我有點吹毛求疵,—千多年指幾時?由七世紀佛教傳入西藏開始?

電影營造了—個從吐蕃王朝開始 (以強大,驍勇善戰著名),迄今,以十四世達賴喇嘛為代表的流亡政府的「西藏形象」:非暴力。然而,這印象何來?

電影有效地表達了法王 (達賴喇嘛) 教法的中心思想:和平,非暴力,慈悲。

獲得198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法王,在2011年的一次論壇上,鼓勵大家以內在平靜去推動世界和平。他說太多情緒,憤怒或恐懼令你無法作客觀判斷 (根據某些佛教觀點,憤怒來自內心的恐懼)。

但同樣獲得和平奬,推動禁用地雷運動的喬迪.威廉斯(Jody Williams)即場表示異議。她說憤怒源自對不公義的不滿,我們不應輕言寬恕。

確實,法王已擁有—種標誌性,不可動搖的和平便者形象,至少在西方。

熟知西藏歷史的人應知道,西藏並不特別和平,即使是格魯派 (法王所屬的教派)亦是用教義與武力才辛苦建立起霸權。儘管教義上充滿慈悲寬恕的格言,但這些只是教義的其中—部份。

因此,「活佛傳」片頭的一段説話,與其説是形容西藏過去,不如說是今天的法王更適合。我個人認為,這也是教王重要之處,但電影並未觸及。

在1957年法王流亡印度前,只有少數西方人知道喇嘛教存在 (他們這様稱呼藏傳佛教,認為它是—種充滿鬼怪與儀軌,較低級的佛教)。

上世紀七十年代,西方反抗文化 (包括後來的和平運動及反戰運動) 踫上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在西方獲得了傳播機會,流亡政府亦急需在政治上尋找更多支持。

但西方一般信眾看上藏傳佛教,是覺得它在一個物質豐沛但精神貧乏的社會有精神食糧的作用。藏傳佛教鍥入歐美社會,逐漸改變了自身 (以少在表面上)。結果奠定講寛恕、也講英語、內心平靜,講科學的法王形象。

流亡海外超過—代人的藏人社群不容易管理,藏地不同教派及地域社群在歷史上充滿張力及暴力。失去了原有在藏區的政教經—體化制度的支撐,流亡政府不得不設法團結不同的藏傳教派。而過去,法王的格魯派是—派獨大。

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聯合起來的「利美運動」,本來就是抗衡格魯派的獨大,現在法王承認各派地位(包括古老的對手:苯教),引起格魯派內部的原教旨主義者不滿。他們以多傑雄天為保護神,認為達賴所代表的格魯派已背叛創教者宗喀巴的教義。

格魯派內部對多傑雄天信仰的爭論由來已久,基乎同格魯派歷史相始終,但當下的雄天宗 (由—些多傑雄天信仰者所創立),與達賴公開打對台,所持的原教旨立場,未嘗與達賴的日益西化不無關係。

至少,雄天宗便不像達賴大談非暴力,他們保留較多傳統藏傳佛教的暴力因子。

看「活佛傳」的時候,我想起一個人。

十四世達賴喇嘛 (法王) 四歲坐床,成為西藏最高的宗教領袖。此人三歲登基,成為中國最後一位皇帝。

辛亥革命爆發後,溥儀在1912年退位,仍保留皇帝頭銜,直至1924年被軍閥馮玉祥趕出紫禁城,開始流亡生活。溥儀不特保不住自己的王位,連祖先的陵墓亦被軍閥洗刼開掘。1932年被日本人扶植為滿洲國皇帝時,26歲。

法王在1940年坐床,1957年流亡印度,時22歲。

可以說,從坐床/登基,到逃亡,到成為流亡領袖,二人都身不由己,命運任由擺佈 (除列強、國民黨、共產黨及地方軍閥外,還包括滿蒙貴族及西藏僧俗頭人)。不約而同地,無論是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 ) 的電影 「未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或馬田史高西斯 (Martin Scorsese) 的「活佛傳」 (Kundun) ,都以一種「幼稚」目光觀看世界。

這裏「幼稚」並無貶意,是指以一種率直、純真、簡單,襯托主角對「現代世界」的無明,對大國縱橫捭闔、步步迫近卻無能為力的情態。

公道地說,馬田史高西斯沒有將雜複的時代背景全然抹去,像攝政王之死、西藏貴族的地緣政治 (部份貴族對選擇一個青海出生的靈童的不滿) ,但輕輕帶過,語焉不詳。導演不想捲入其中 (不知是不想法王尷尬,還是票房考量)。觀眾看到的是一個、一個的片斷,敘事大隱於無形。

電影更沒有提及十三世達賴開始推動的西藏現代化 (包括軍隊的現代化)、拉薩政權與四川軍閥在四川西部 (或康區) 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 (藏方不完全是被動防守),及英國軍隊及清朝軍隊曾各自攻入拉薩,令十三世達賴喇嘛逃亡….

抽去這些背景,便只剩下,如電影所呈現,一個橫蠻無理的「中國」,在沒有任何理由及需要下,入侵一個與世無爭的小邦,而這地方千多年來,一直宣揚慈悲、寬恕與和平。

我想插入說說另一套電影,由方令正導演,梅艷芳主演,取材自李碧華小說的「川島芳子」。儘管是港產片格局,但電影沒有迴避現代民族國家與族群衝突的兩難。

愛新覺羅. 顯玗,本是滿洲皇族肅親王女兒,年少時過繼給在中國當官的日本浪人川島浪速,易名川島芳子。浪速回國後,清朝滅亡,逐致力培養芳子的復國意識。

芳子後嫁蒙古王子甘珠爾扎布,圖聯合滿蒙之力,以武裝力量復僻大清,多次起事失敗。後離婚,芳子轉投日本,負責搜集中國情報,後協助溥儀皇后偷渡往東三省,並助溥儀建立滿洲國,位居滿洲國將軍。

但芳子行事獨斷獨行 (據說曾單人匹馬駕飛機往敵後,親自勸降東北軍將領倒戈加入滿洲國),亦屢次和日本人衝突,甚至被日本人暗殺,遂遷居天津。日本戰敗,芳子被捕,判漢奸罪。芳子在庭上說:我是滿洲人,只想恢復我祖先基業,如何漢奸?而且我自少教養成為一個日本人。

當時很多日本間諜都得到寬待,獲遣返回國 (如芳子友人,著名影星李香蘭)。但法庭以芳子不是日人,給予槍決。

電影沒有簡單地以單一論述,如她是一個漢奸,或她是一個復國者,或她是一個道德敗壞的女性來總結陳詞,而是將其矛盾的困境呈現出來,並給予同情。

我不知道是否因為電影拍於1990年 (後八九時代),所以我們 (香港人) 可以較易呈現出這種「現代民族國家」的困局。我們現在是否更難去表達及處理呢?

這個問題,馬田史高西斯不想處理。

看「活佛傳」的時候,我想起一個人。十四世達賴喇嘛 (法王) 四歲坐床,成為西藏最高的宗教領袖。此人三歲登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