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隨筆:新初中中史課程大綱與「去殖民史觀」

儘管有學者批評馬克思一生始終帶有「東方主義」及「社會進化論」色彩,以為「落後」的東方被「進步」的西方擊敗幾乎是無可避免的歷史法則,但他仍譴責了這場由英國人發起的不義之戰,並指責英國政府標榜「自由貿易」是虛偽說詞

夏菽  5.4.2021

今天打開《明報》,在報導教育局頒佈新初中中史課程大綱後新課本陸續出版時,作了如下的描述:

兩間出版社的新書均將清廷貿易限制、中英貿易失衡的「背景」,搬離鴉片戰爭背景章節,直接以英商輸入鴉片作為戰爭背景的起點,新書亦刪走清政府「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自守」等負面管治描述。有資深中史科教師認為,[…]現時政治形勢不允許多角度論述,尤其涉民族主義的歷史事件,「錯就一定是對方,一定不是自己」。(2021.4.5頭版)

值得回顧一下生活於鴉片戰爭時期的馬克思,在1858年9月20日和25日的《紐約每日論壇報》評論鴉片戰爭時,引述了英國人蒙哥馬利.馬丁的話:

「‘奴隸貿易’比起‘鴉片貿易’(…),都要算是仁慈的。我們沒有毀滅非洲人的肉體,因為我們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們的生命;我們沒有敗壞他們的品格、腐蝕他們的思想,也沒有毀滅他們的靈魂。可是鴉片販子在腐蝕、敗壞和毀滅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後,還殺害他們肉體;每時每刻都有新的犧牲者被獻於永不知飽的摩洛赫之前,英國殺人者和中國自殺者竟相向摩洛赫的祭壇上供奉犧牲品。」

儘管有學者批評馬克思一生始終帶有「東方主義」及「社會進化論」色彩,以為「落後」的東方被「進步」的西方擊敗幾乎是無可避免的歷史法則,但他仍譴責了這場由英國人發起的不義之戰,並指責英國政府標榜「自由貿易」是虛偽說詞。

歲月如梳,但並不如湮。

記得我在八十年代唸中學西史科時,教科書的答案是清朝封閉落後,官僚貪汚腐敗,又不懂外交禮儀,不尊重自由貿易…結果招致戰爭。另一種比較「客觀」的說法是:中英兩國「文化不同」導致衝突。難怪當時我喜愛馬克思。

當時的教科書觀點有違歷史事實。事實上不少西方開明學者都開腔,重新定義鴉片戰爭。譬如後來日漸著名的「世界體系理論」、「美國加州學派」、「新清史學派」等,而不是只有強硬的馬克思主義者才譴責鴉片戰爭的帝國主義性質。一些西方學者開始重新審視清朝,有認為無論從經濟到民生,清朝都不比當時的英國差。甚至英國其後的日益強大,都拜在鴉片戰爭中戰勝清朝所得到的利益,而從輸往中國的鴉片貿中所得,讓英國能維持其在印度統治的支出。

有趣的是,認為清朝腐敗該死的並非只有西方的帝國主義者,當中還有包括新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及台灣歷史學家。因民國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清朝的「腐敗」之上,而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又建立在民國「腐敗」之上。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屢屢如此,像元朝被認為十分黑暗,是因為《元史》是明朝政府修撰的,不少外國學者正為元朝翻案。總之,在最近十年,中國史學界才大力,正面讚揚清朝光輝的一面。尤其當共產黨不再革命之後,承繼清帝國成為了新的合法性。

顯然,政治又在起作用了。

這故然要警惕,但總不會凡中共贊成的我們都反對吧,而且倒回殖民地史觀?

所以,問題應一分為二,政權過分介入教育,高揚劣質民族主義史觀 (如「錯就一定是對方,一定不是自己」的話) ,我們需加以批判;但如何建立相對寬容客觀的歷史分析,同志還需努力。我們腦內仍存在太多過去的殖民式史觀,我們也不希望未來再重蹈覆轍。

儘管有學者批評馬克思一生始終帶有「東方主義」及「社會進化論」色彩,以為「落後」的東方被「進步」的西方擊敗幾乎是…